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社會學的發展經歷了一定的曲折。20世紀50年代初期,由于受當時蘇聯對社會學等一批社會科學學科的錯誤認識的影響,中國社會學被取消。應該說,在新中國成立之后的頭幾年,社會學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和意義還是受到承認和肯定的。1949年11月,新成立的國家教育部在北京召開有關高等院校負責人會議,討論并確定了對高等院校進行改造的方針,以服務于國家建設的需要。1950年8月,教育部下設的高等學校課程改革委員會頒布《高等學校文法兩學院各系課程草案》(以下簡稱《草案》),規定社會學系的培養目標為政府及其他有關部門(如內務部、勞動部、民族事務委員會等)所需工作干部及中等以上學校師資,并對當時中國社會學的課程設置做了較大的調整?!恫莅浮丰槍ι鐣W學科所做的這些調整,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國家要求中國社會學根據新的時代需要進行重建。然而,從1952年起,在全面學習蘇聯的過程中,我國進行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工作,社會學屬于全面調整對象。到1953年,社會學在中國的教學和科學研究活動完全停止,中國社會學的發展也因此中斷了20多年。在這20多年中,中國社會學的缺席,不僅是中國社會學本身發展歷程中的一個巨大挫折,也不僅是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一個重大缺憾,還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損失。
1978年開啟的改革開放迅速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進行撥亂反正,社會學等一批社會科學學科曾經受到的不公正對待很快得到糾正。1979年3月30日,鄧小平同志在黨的理論工作務虛會議上鄭重指出,我國在政治學、法學、社會學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等領域需要趕快補課。鄧小平同志的講話標志著改革開放后中國社會學的第一個春天的到來。中國社會科學院高度重視鄧小平同志的講話精神,約請費孝通先生擔當中國社會學恢復重建的重任,首先組建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1980年1月18日,國務院正式發文,批準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成立。社會學研究所的成立與稍早成立的學會一起,成為中國社會學恢復重建的標志性事件。此后,中國社會學的恢復重建和發展進入快車道,在研究農村經濟體制改革、農村工業化、小城鎮發展、“三農”問題、城市改革等一系列關系到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上取得重大成果,為黨和國家決策、推進經濟社會體制改革作出了重大貢獻,也為恢復重建后的社會學學科發展奠定了比較堅實的基礎。
在恢復重建25年后,中國社會學迎來了進一步發展的第二個春天。2005年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進行第二十次集體學習,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景天魁研究員、李培林研究員就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問題進行了講解。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同志在此次學習結束后接見景天魁研究員和李培林研究員時指出,要加強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重大問題的調查研究和理論研究,這是社會學的使命和任務,社會學的春天到來了。一年后,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做出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指出:“我國已進入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這種空前的社會變革,給我國發展進步帶來巨大活力,也必然帶來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問題?!被谶@樣的國情,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成為十分重要也十分緊迫的時代任務?!稕Q定》還正式提出:“推動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協調發展?!边@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的重要文獻中第一次提出社會建設范疇并將其與一直以來受到高度重視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和文化建設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胡錦濤同志的上述講話以及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的重大決定,為中國社會學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強勁動力,中國社會學加大力度,深入系統研究我國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動、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社會矛盾和問題以及和諧社會建設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在進一步發展中國社會學學科的同時,更加積極地為黨和國家決策服務、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解決民生重大問題服務。
中國社會學的發展,始終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聯、命運一體。隨著我國改革進入深水區,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時代新階段,社會學作為一門現代社會科學的重要性不斷得到我國社會的認識,其學科地位也不斷得到新的認同和肯定。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提出“要加快完善對哲學社會科學具有支撐作用的學科,如哲學、歷史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社會學、民族學、新聞學、人口學、宗教學、心理學等,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和普遍意義的學科體系”。社會學被確認為具有支撐作用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之一,這是第一次,對中國社會學來說,這既是鼓勵,也是鞭策。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下,中國社會學積極投身于構建中國特色的社會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四年后,2020年8月24日,中央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對正確認識和把握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進行了系統全面的論述,提出了事關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并且指出,“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豐富實踐是理論和政策研究的‘富礦’,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理論工作者大有可為”。他要求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學者“從國情出發,從中國實踐中來、到中國實踐中去,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使理論和政策創新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社會學”。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講話精神,對中國社會學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極大地激勵和鼓舞了中國社會學界全體教學科研人員和廣大學生,我們也許可以說,中國社會學的第三個春天到來了。
2021年,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開局之年,中國社會學界將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堅持“從國情出發,從中國實踐中來、到中國實踐中去,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加快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2021年,也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中國社會學的發展與中國共產黨百年歷程相伴而行?;仡欀袊鐣W與百年黨史的密切關系,是進一步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建設、大力發展新時代新征程新階段的中國社會學的題中之義。
?。ㄗ髡呦抵袊鐣茖W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學會會長,全文發表在《中國社會科學報》2021年06月23日10版)